(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和开)刘和开: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昭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心关注。

今年上半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371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1.25%。与安徽海创绿能环保集团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抗体药是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潜力股”

县城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基本完工,10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配套管网建设32.5公里,设施建设覆盖率达71.4%。元宝山城市体育公园项目已于7月21日挂网招标,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凤凰街道荷花母鹿安置点1号、2号地块已于7月7日挂网招标,城市拆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调整更新城文章重点项目84个、262.08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9个、46.56亿元。姚兴龙 摄绥江县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993万元、专债资金2.5亿元用于城镇更新和智慧县城建设。

新开工雄府高品质酒店配套公园、配套停车场和文笔生态城、小微公园4个重点项目。镇雄县围绕50万人中等城市目标,做好老城区城市更新和新城区城市设计、建设,围绕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五城同创,谋划实施重点项目90个、总投资581.84亿元,在建项目58个、总投资497.02亿元。其中,彝良云中苗寨的一个中心、四个主体、四个机制运营管理模式被央视《东方时空》《人民日报》等媒体广为宣传,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赞誉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典范、全国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

昭通日报记者 陈忠华 文/图。对无收入来源家庭,用好用活低保等保障政策进行兜底保障,有效防止3.5万户家庭返贫致贫。以驻村队员、乡村干部、挂包干部为主要力量,深入开展户户清专项行动,全面摸清农户增收、返贫风险等家底。共建立监测网格2.5万个,5.5万名干部常态化开展排查监测,41.8万户脱贫户和5.53万户三类对象户户建立档案台账,量身定制帮扶清单和措施,一户一策。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44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316个,带动44.04万户脱贫户和三类对象持续增收。深入实施农村居民、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坚持分类施策、促进增收。

抗体药是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潜力股”

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彝良云中苗寨、昭阳坝上花海·七彩坝塘、鲁甸云中乐谷3 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建成开园。目前,已消除三类对象风险3.76万户16.45万人。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创新建立脱贫群众红黄绿精细化分类管理机制,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宣传推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两污治理、厕所革命、绿化美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同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9个万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标杆创建,加快推进40个在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建成10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同步建成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美丽村庄3000 个。深入开展治理农村大操大办促进农民节支增收专项行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制定农村宅基地及建房管理45条措施,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对有劳动力家庭,抓实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稳岗服务,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

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家庭,出台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十二条措施,将36.69亿元衔接资金投向产业领域。强化平安创建,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建设和美乡村

抗体药是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潜力股”

全市立足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机遇,积极稳住汽车、家具、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抓住政策红利,助力消费多样化发展。

结合昭通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把十大物流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按月调度、现场推动、统筹联动等形式,推动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合力抓谋划、促开工、推进度、优服务,鲁甸工业园区茨院商旅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彝良县发界扶贫产业园建设、水富港物流园区工程、巧家县北互通物流中心建设4个在建项目正常推进,6个拟开工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前期工作。昭通日报记者:杨 杰/文 陈忠华/图。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市场有序恢复,批零住餐全面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0.22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4.5个、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位。抓数字经济机遇,大力推动电商发展。围绕全市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三品一标、电商大数据、物流快递等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平台电商社交电商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2%。

抓物流项目,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举办以直播助农、产业增收为主题的2023年网络直播活动,实现产销对接签订订单1.6亿元。

召开电商产业发展峰会,实施覆盖11个县(市、区)1402个村(社区)的电商人才培训活动,推动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网络销售企业达83个,孵化转化直播电商人才131人,全网粉丝关注量达186.1万余人次,积极营造农特产品直播销售浓厚氛围,实现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结合昭阳古城改造和文旅康养目的地打造,围绕27家老字号品牌和1829家名特小吃店,深入实施昭通十大老字号十大名特优小吃培育评选工程,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以更大力度吸引外来消费人群,促进内外消费互促提升。

依托购物节、产销会、洽谈会等展会活动,组织50余户企业出滇入沪,实现现场签订产品订单超1000万元围绕全市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三品一标、电商大数据、物流快递等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平台电商社交电商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结合昭阳古城改造和文旅康养目的地打造,围绕27家老字号品牌和1829家名特小吃店,深入实施昭通十大老字号十大名特优小吃培育评选工程,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以更大力度吸引外来消费人群,促进内外消费互促提升。全市立足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机遇,积极稳住汽车、家具、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抓数字经济机遇,大力推动电商发展。举办以直播助农、产业增收为主题的2023年网络直播活动,实现产销对接签订订单1.6亿元。

结合昭通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把十大物流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按月调度、现场推动、统筹联动等形式,推动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合力抓谋划、促开工、推进度、优服务,鲁甸工业园区茨院商旅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彝良县发界扶贫产业园建设、水富港物流园区工程、巧家县北互通物流中心建设4个在建项目正常推进,6个拟开工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前期工作。抓物流项目,促进固定资产投资。

召开电商产业发展峰会,实施覆盖11个县(市、区)1402个村(社区)的电商人才培训活动,推动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网络销售企业达83个,孵化转化直播电商人才131人,全网粉丝关注量达186.1万余人次,积极营造农特产品直播销售浓厚氛围,实现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市场有序恢复,批零住餐全面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0.22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4.5个、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位。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2%。依托购物节、产销会、洽谈会等展会活动,组织50余户企业出滇入沪,实现现场签订产品订单超1000万元。

昭通日报记者:杨 杰/文 陈忠华/图。抓住政策红利,助力消费多样化发展杨承新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省教育厅对昭通教育发展的倾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主持会议。

希望昭通市充分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扬优势、补短板、防风险,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周学斌,昭通市张绍雄、马洪旗、胡智雄,昭通学院陈红、李若青等有关领导分别出席会议。

继续大力支持昭通学院,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昭通学院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将积极给予昭通支持,与昭通市一道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杨承新表示,昭通市将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人才支撑战略,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上实现新突破,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上实现新突破,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高等教育优化提升上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昭通坚持把教育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办学规模大扩展、办学质量大提升、办学保障大增强。